律回春漸,新元肇啟。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們謹代表武漢工程大學向全校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廣大校友,向所有關心支持學校建設發展的各級領導、同仁與朋友們,致以誠摯的問候、衷心的感謝和美好的祝福!
時序輪替,奮斗不息。2022年,我們欣逢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圖景,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沖鋒號,發出了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動員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更加凸顯,高等教育工作方向更加明晰。
云程發軔,踵事增華。2022年,我們喜迎武漢工程大學建校50華誕。50年前立錐一隅的湖北化工石油學院,已然邁向建設化工及相關學科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新征程,在五秩躬耕的實踐中為湖北省和中南地區化工及相關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我們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全面回溯艱苦奮斗的輝煌歷史,深刻總結自強不息的辦學經驗,共同展望一流大學的美好明天。
回望2022年,澎湃涌動的高光時刻歷歷在目,照亮了學校一年來砥礪奮進、穩健前行的堅實足跡。
難忘這一年,我們不斷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建統領事業發展有力見效。我們以迎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為主線,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落地見效,通過理論學習、調研宣講、教育培訓、研究闡釋等多種形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副省長邵新宇來校調研并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強調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武工大貢獻,為學校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鼓舞了士氣。《人民日報》刊發理論文章《為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撐》,以我校為例闡述了作為行業人才“集聚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行業院校,如何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湖北日報》整版報道《武漢工程大學:實施“六個強校戰略”,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講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荊楚篇章中的武工大故事。我們扎實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辦成了一批師生急難愁盼的實事要事身邊事。我們的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累計立項5個,并列居省屬高校第一。我們深入開展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推進清廉學校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縱深推進。我們扎實開展巡視整改,省委反饋問題整改見底清零。
難忘這一年,我們組織開展5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校園文化環境煥發磅礴生機。我們成功舉辦建校5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贏得社會各界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學校發展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大幅提升。我們拜訪各地校友,集中舉辦了校慶捐贈儀式,凝聚廣大校友力量豐富辦學資源。我們舉辦了近50場高端學術活動,開展科研成果展、人才培養成果展,活躍校園學術氛圍,展示辦學成就。我們全新建設了校史館,為幾代武工大人還原了真實立體的精神家園。我們修編了校史,創作了新版校歌,推出50周年校慶《韶艾賦》,建成融媒體中心、倍閱·微特書店,舉辦抗疫展、藝術展,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外延。莊重大氣的教育教學綜合樓和流芳校區東大門落成并投入使用,兩棟高層學生公寓樓主體結構喜封金頂,一批道路、湖泊、場館等改造項目完成,一批校園新的“打卡點”落地,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綻放出朝氣蓬勃的魅力和能量。
難忘這一年,我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我們新增一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新增4個教育部工程認證專業。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教學建設與改革成績顯著。我們繼續保持“招就兩旺”,省內普通本科投檔線躍居湖北省屬高校前三,本科生、研究生就業率分別達96.7%、98.12%,本科生升學率達32.18%。我們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1金2銀的歷史性突破,高教主賽道獲獎項目數位居省屬高校第一,其他學生學科競賽獲獎捷報頻傳。我們的兩名學子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帶著患病媽媽和外公上學的“陽光女孩”賈鑫同學收到全國道德模范郭明義的慰問信,保研清華的“逆襲女孩”劉子茹的勵志故事在校園里口口相傳,在海拔5000多米的日喀則邊防線服役兩年的昂翁降澤登上了學習強國頭條。
難忘這一年,我們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我們全職引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姚槐應教授,自主培養興發礦業學院青年教師張臻悅成為我校首位國家“優青”。“資源利用與新能源開發團隊”獲批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湖北三峽實驗室主任池汝安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管理學院張三元教授的著作《大道不孤:中國價值的跨文化傳播》列入湖北省委書記向全省人民推薦的四本好書之一。電氣信息學院洪漢玉教授獲評2022年“湖北十佳師德標兵”。材料與工程學院王恒博士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管理學院明均仁博士、外語學院鄧軍濤博士入選“湖北省優秀青年社科人才”首批培養計劃,馬克思主義學院輔導員蔡明廣榮獲“荊楚好老師”榮譽稱號。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我們分別有6位和25位學者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遙居省屬高校第一。
難忘這一年,我們始終扎根荊楚大地,在開放辦學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充分發揮自身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先天優勢,在磷資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材料、能源化工等方面不斷開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我們今年共獲國家級科研項目67項;完成校本部科研進賬1.56億元,較去年增長23.8%;成果轉化總金額達到7994.1萬元。全年SCI收錄論文1290篇,CSSCI收錄論文25篇。全年共申請發明專利526件,授權發明專利333件,科技成果轉讓58件,轉讓金額1372.196萬元。新增新型催化材料、獸用發酵原料藥與制劑等2個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湖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我們獲得了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書,與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共建應急管理學院,與湖北省商標品牌與地理標志研究院共建知識產權學院,與荊門市合作共建荊楚科創城光谷離岸基地,在江夏區海洋村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學校社科聯合會正式成立。我們組織選派科技副總19人、院士專家企業行專家15人等深入基層、企業、鄉村,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們牽頭與非洲六國的8所大學以及浙江、安徽和湖北的5家高新企業成立資源與環境科技教育中非合作聯盟,成功舉辦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聯盟論壇,為學校國際化辦學打開新的局面。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照亮銀河。學校各項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領導的悉心指導、關心支持,離不開全體師生員工的團結奮斗、孜孜以求,離不開廣大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群策群力、傾情相助。在此致敬每一位與工程大學建設發展息息相關的你!
山之有本,方巍峨高聳;水之有源,方為泉為淵。武漢工程大學建校50周年已載入史冊,我們深知,對歷史最好的銘記是創造新的歷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讓我們懷著知校愛校榮校的赤子之心,秉承“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大學精神,拿出“攻城拔寨”的勇氣,錨定藍圖、接續奮斗,朝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闊步前行。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做“兩個確立”忠誠擁護者、“兩個維護”示范引領者。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武工大新的貢獻。
草長鶯飛,春暖花開。曙光躍出地平線,讓我們懷著對明天美好的向往,開啟2023年嶄新的征途。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福學校再創輝煌,祝福大家新年安康!
黨委書記 程幼金 校長 王存文
202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