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文本規范
湖北大學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是檢驗學生專業素質和能力,訓練學生科研技能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其撰寫在參照國家、各專業部門制定的有關標準及語法規范的同時,應遵照如下規范:
1.論文寫作及排版要求
論文(設計)文本應依次包括封面、目錄、中文題目、中文摘要與關鍵詞、英文題目、英文摘要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和致謝等部分。
論文(設計)統一使用Word軟件進行排版,用A4(210×297㎜)復印紙雙面打印。上下左右邊距均為25㎜,頁眉、頁腳均為15㎜。字間距為標準,行間距為單倍行距。頁眉內容統一為“湖北大學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用宋體小五號斜體字居右。
頁碼設在下邊線下居中,用小五號宋體。目錄、摘要、關鍵詞等非正文部分的頁碼用羅馬數字(Ⅰ、Ⅱ……)編排,正文以后的頁碼用阿拉伯數字(1、2……)編排。
論文錯漏文字、符號不能超過千分之一。
1.1 目錄
目錄獨立成頁,包括全部正文的章節標題(視論文需要,編寫到2~3級)、參考文獻、附錄等內容及對應頁碼(中外文摘要及關鍵詞、致謝等不列入目錄)。
1.2 題目
題目應簡短、明確、有概括性,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外文題目不超過10個實詞,不使用標點,中外文題義應一致。題目一般不用英文縮寫詞,必須采用時,應使用本行業通用縮寫詞。
1.3 摘要與關鍵詞
1.3.1 摘要
摘要是對論文(設計)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能扼要說明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研究結果、結論、科學意義或應用價值等,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不是章節的縮寫。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不標注引用文獻編號。中文摘要一般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內容與中文摘要內容一致。
1.3.2 關鍵詞
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采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在摘要中出現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標準),一般列3~8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
1.4 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按照不同學科領域特點,一般包括緒論、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正文字數要求:7000字以上。
1.4.1 緒論
緒論應綜合評述前人工作,說明論文工作的選題目的、背景和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以及論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以及提出問題。緒論只是文章的開頭,可省略章節號。
1.4.2 論文主體
論文主體是論文的核心部分,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
1.4.2.1 章節及其標題
章節標題應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字數一般在15字以內,不使用標點符號,盡量不采用英文縮寫詞。
1.4.2.2 論文層次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層次代號格式要求參照表1-1和表1-2。正文用五號宋體,首行空兩格。
表1-1 理工科類論文層次代號及說明
章 | 1□××××× | 頂格,四號黑體 |
條 | 1.1□××××× | 頂格,小四號黑體 |
款 | 1.1.1□××××× | 頂格,小四號黑體 |
項 | 1.1.1.1□××××× | 頂格,小四號黑體 |
五級 | 1.1.1.1.1□××××××××× | 頂格,小四號黑體 |
表1-2 文科類論文層次代號及說明
章 | □□一、××××× | 空二格,四號黑體 |
條 | □□(一)×××× | 空二格,小四號黑體 |
款 | □□1.××××× | 空二格,小四號黑體 |
項 | □□(1)×××× | 空二格,小四號黑體 |
五級 | □□①××××× | 空二格,小四號黑體 |
1.4.2.3 公式
原則上居中書寫。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頂格書寫,公式仍居中寫,公式末不加標點。公式序號按章編排,并在公式后靠頁面右邊線標注,如第1章第一個公式序號為“(1.1)”。文中引用公式時,一般用“見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較長時在等號“=”或運算符號“+、-、×、÷”處轉行,轉行時運算符號書寫于轉行式前,不重復書寫。公式中應注意分數線的長短(主、副分線嚴格區分),長分線與等號對齊。
公式中第一次出現的物理量應給予注釋,注釋的轉行應與破折號后第一個字對齊,格式見下例:
式中 Mf——試樣斷裂前的最大扭矩(N·m);
θf——試樣斷裂時的單位長度上的相對扭轉角
1.4.2.4 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線制,不加左、右邊線,上、下底為粗實線(1磅),中間為細實線(0.75磅)。比較復雜的表格,可適當增加橫線和豎線。
表序按章編排,如第1章第一個插表序號為“表1.1”等。表序與表名之間空一格,表名不使用標點符號。表序與表名居中置于表上,采用黑體五號字。
表頭設計應簡單明了,盡量不用斜線。表頭中可采用化學符號或物理量符號。全表如用同一單位,將單位符號移到表頭右上角,加圓括號。表中數據應正確無誤,書寫清楚。數字空缺的格內加“—”字線(占2個數字寬度)。表內文字和數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時,不允許用“″”、“同上”之類的寫法,可采用通欄處理方式。
文科類論文插表下可增列補充材料、注解、資料來源、某些指標的計算方法等。補充材料的中文文字用宋體小五號字,外文及數字用Times New Roman體小五號字。
1.4.2.5 插圖
插圖應符合國家標準及專業標準,與文字緊密配合,文圖相符,技術內容正確。
圖題由圖號和圖名組成。圖號按章編排,如第1章第一圖圖號為“圖1.1”等。圖題置于圖下,圖注或其他說明置于圖與圖題之間。圖名與圖號之間空一格,圖題用黑體五號字。引用圖應說明出處,在圖題右上角加引用文獻編號。圖中若有分圖時,分圖號用a)、b)標識并置于分圖之下。
插圖與圖題為一個整體,不得拆開排于兩頁。插圖應編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圖處的該頁空白不夠時,則可將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寫,將圖移到次頁最前面。
論文中照片圖應是原版照片粘貼,不得采用復印方式。照片應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清晰整潔、反差適中。對顯微組織類照片必須注明放大倍數。
1.4.3 結論
結論是對整個論文主要成果的歸納,應突出論文(設計)的創新點,以簡練的文字對論文的主要工作進行評價。若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則進行必要的討論。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及尚待解決的問題等等。結論作為單獨一章排列,不加章號。
1.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反映論文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論文中引用的文獻應是近期發表、出版的與論文工作直接有關的學術期刊、學術著作等,應是作者親自閱讀或引用過的,不應轉錄他人文后的文獻。引用時應在文中相應處加上角標“[序號]”。
參考文獻的排列應按照引用的先后順序進行。文獻作者人數在3人以下(含3人)的全部列出,超過3人時,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間用逗號隔開。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寫法,外文姓名按國際慣例縮寫,并省略縮寫點,空一個字符。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不列入參考文獻,確有引用必要,須在腳注中說明引用。
中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的句號用中文全角狀態下的“.”表示,西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的標點符號用西文狀態下的符號,后空一格。
常用參考文獻編寫規則如下:
著作圖書類——[序號]□作者.書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頁
翻譯圖書類——[序號]□作者.書名[M].譯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頁
學術刊物類——[序號]□作者.文章名[J].學術刊物名,年,卷(期):引用起~止頁
學術會議類——[序號]□作者.文章名[C].編者名.會議名稱,會議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頁
學位論文類——[序號]□學生姓名.學位論文題目[D].學校及學位論文級別.答辯年份.引用起~止頁
報紙文獻——[序號]□作者.文章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別)
在線文獻——[序號]□作者.文章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引用日期
1.6 附錄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如公式的推導、程序流程圖、圖紙、數據表格等)可編入論文的附錄中。
1.7 致謝
論文是一項嚴肅的研究工作,在文本最后向給予指導、合作、支持及協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組織或個人致謝是合理的,但內容應簡潔明了、實事求是,避免俗套。
2.論文格式參考范例
2.1 理工科類
目□錄(三號黑體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緒論(小四號宋體,以下所有文字均用小四號宋體)……………………………………………(1)
1□×××××……………………………………………………………………………………………(3)
1.1□×××××……………………………………………………………………………………(3)
1.2□×××××……………………………………………………………………………………(3)
1.2.1□×××××……………………………………………………………………………(3)
2□×××××……………………………………………………………………………………………(3)
2.1□×××××……………………………………………………………………………………(3)
2.2□×××××………………………………………………………………………………… (4)
2.2.1□××××× …………………………………………………………………………(4)
3□×××××……………………………………………………………………………………………(6)
3.1□×××××……………………………………………………………………………………(6)
3.2□×××××……………………………………………………………………………………(7)
3.2.1□×××××……………………………………………………………………………(7)
參考文獻…………………………………………………………………………………………………(8)
附錄A………………………………………………………………………………………………………(8)
(另起一頁)
×××××××××××××(中文題目,三號黑體居中)
(空一行)
摘□要(四號黑體居中)
(空一行)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
【關鍵詞】(小四號黑體)××□□××□□××××□□×××(五號宋體)
(另起一頁)
××××××××〔外文題目,三號加粗Times New Roman居中,單倍行距〕
(空一行)
(空一行)
□□×××××××××××××××××××××××××××××××××××××××××
××××××××××××××××××××××(五號Times New Roman,單倍行距)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號加粗)×××□□××□□×××× (五號Times New Roman)
(另起一頁)
緒論(用四號黑體)
□□××××××××××××××××××××××(正文,五號宋體,單倍行距,下同)
1□××××××(正文1級標題,用四號黑體,不加粗,段前后均留0.5行距)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
1.1□××××××(正文2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不加粗)
□□×××××××××(五號宋體)
1.1.1□××××(正文3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不加粗)
□□×××××××××××××××××××××××××××××××××(五號宋體)
結論(用四號黑體)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
(另起一頁)
參考文獻(四號黑體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1]□××××××××××××(五號宋體)
[2]□×××××××××××××××××××××××××××××××××××××××××××××××(凡參考文獻著錄文字轉行時,應與上行作者名首字對齊)
[3]□××××××××××××××××××××××
(另起一頁)
附錄:(4號黑體,頂格)
□□××××××××××××××××××××××××××××××××××××××××××××(五號宋體)
(另起一頁)
致□謝(四號黑體居中,不加粗)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
(另起一頁,頁碼另編)
2.2 文科類
目□錄(三號黑體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緒論(小四號宋體,以下所有文字均用小四號宋體)……………………………………………(1)
一□×××××…………………………………………………………………………………(3)
(一)□×××××…………………………………………………………………………………(3)
(二)□×××××…………………………………………………………………………………(3)
1□×××××………………………………………………………………………………(3)
二□×××××…………………………………………………………………………………………(3)
(一)□×××××…………………………………………………………………………………(3)
(二)□×××××…………………………………………………………………………………(4)
1□××××× ……………………………………………………………………………(4)
三□×××××……………………………………………………… …………………………………(6)
(一)□×××××…………………………………………………………………………………(6)
(二)□×××××…………………………………………………………………………………(7)
1□×××××………………………………………………………………………………(7)
參考文獻…………………………………………………………………………………………………(8)
附錄A……………………………………………………………………………………………(8)
(另起一頁)
×××××××××××××(中文題目,三號黑體居中)
(空一行)
摘□要(四號黑體居中)
(空一行)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
【關鍵詞】(小四號黑體)××□□××□□××××□□×××(五號宋體)
(另起一頁)
××××××××〔外文題目,三號加粗Times New Roman居中,單倍行距〕
(空一行)
(空一行)
□□×××××××××××××××××××××××××××××××××××××××××××××××××××××××××××××××(五號Times New Roman,單倍行距)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號加粗)×××□□××□□×××(五號Times New Roman)
(另起一頁)
□□緒論(用四號黑體)
□□××××××××××××××××××××××(正文用五號宋體,單倍行距,下同)
□□一、××××(正文第1章標題,用4號黑體,不加粗,段前后均留0.5行距)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
□□(一)□××××××(正文2級標題,用小4號黑體,不加粗)
□□×××××××××××××××(五號宋體)
□□1.××××(正文3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不加粗)
□□××××××××××××××××××××××××××××××××××××(五號宋體)
□□(1)××××(正文4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不加粗)
□□結論(用四號黑體)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
(另起一頁)
參考文獻(四號黑體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1]□××××××××××××(五號宋體)
[2]□×××××××××××××××××××××××××××××××××××××××××××××××(凡參考文獻著錄文字轉行時,應與上行作者名首字對齊)
(另起一頁)
附錄A:(4號黑體,頂格)
□□××××××××××××××××××××××××××××××××××××××××××××(五號宋體)
(另起一頁)
致□謝(四號黑體居中,不加粗)
□□××××××××××××××××××××××××××××(五號宋體,單倍行距)